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走进楼区 > 社会事业

岳阳楼区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纪实

来源:岳阳日报 日期:2017-01-09 15:08 字号:【

新建郭兴小学,完成16所学校提质改造,适龄儿童入学率、义务教育巩固率均保持100%;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,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加快推进;深化医卫体制改革,推进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;发展社区卫生服务,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3万份;优化人口计生服务,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先进……

四年风雨兼程,四载春华秋实。一组组鲜活的数字,一系列扎实的举措,一项项喜人的成就,凸显了岳阳楼区四年来在社会事业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。生机勃勃的湘北大地,正收获着喜悦,满载着幸福,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。

立德树人 教育事业优先均衡发展

“小孩在离家不远的学校寄宿,我们既可以放心地外出打工,家里老人接送孩子也方便了。”1月5日,笔者在郭兴小学校门口遇到学生家长王敏,她道出了学生家长共同的心声,且越说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,“学校条件好、教学设施齐全,老师也都是从各学校选拔的,孩子们能在这样的学校读书,真是太好啦!”2012年9月4日,岳阳楼区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——郭兴小学正式开学开课。新学校的入驻,落实了教育部“联盟办学、优质资源共享”的要求,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。

善国者,莫先育才。近年来,岳阳楼区以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为己任,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,不断增加人财物投入,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,切实促进教育发展更上一层楼。2016年全区共投入教育建设资金5788万元,用以扩建花板桥学校,改造学院路中学、东升中心幼儿园,并启动了白杨坡小学项目工程建设。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,全区105所幼儿园被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,并发放上级专项奖补经费516万元。这一个个的数据,向我们展示了岳阳楼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。

为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,岳阳楼区制定并下发《岳阳楼区中小学2016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行事历》;举办全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、田径运动会等体育活动;积极推动技术教育发展,教育技术工作取得成效,在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,岳阳楼小学的综合实践作品《传承经典 共享文化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传承现状调研》获三等奖,站前小学的创新作品《可控钢性空腔翼 防倾覆装置游轮》获二等奖等。成绩代表过去,荣誉激励未来,岳阳楼区教育事业不断前行,千家万户将不断受益。

全民共享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

2016年12月,岳阳楼区东茅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用;王家河中心已启动建设,预计2018年底完工;为辖区居民提供12大类45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今年以来截至去年10月底,全区服务受益人口近40万;区属医疗卫生计生单位28家,公立、专科医院3家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、乡卫生院1家……

长期以来,岳阳楼区不断健全和完善“覆盖城乡、全民共享”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努力使全区60多万人民老有所养、病有所医、伤有所助、困有所扶、育有所补、弱有所助,切实提高全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。同时,全区社会保障安全网也越织越密,不但对困难群众“兜底”保障,在扶贫中“精准”定位,还让更多人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实惠,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大。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2016年以来,养老、医疗、生育、失业、工伤等五项社会保险共征缴基金3.79亿元,完成目标任务的130%。发行社会保障卡13.1万张,参保人数52.4万人次,各险种待遇都做到了及时足额发放。目前基金账户余额5亿元,社会保险各项工作取得了质和量的双提标。

笔者来到鹰山社区采访时,见到了居民陈汉平正在办理个人养老保险。前两年办这个保险,要跑两个部门4个科室,须经填表、初审、复核、审批等多个环节。现在,只需在社区一次性提交相关资料就可办结。2015年,岳阳楼区跻身“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”,全区以发行社会保障卡为契机,先行先试,向街道、社区下放了102项公共服务事项,建成“岳阳楼区公共网络服务平台”。截至2016年12月,全区95个基层平台窗口累计办理各项业务23万余笔,群众满意度达98%以上。真正实现了“让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,做到了“进一道门、找一个人、一次性办成”。“岳阳楼区模式”也因此成为全省“互联网+公共服务”的创新名片和样板经验。

治国有常,而利民为本。如今,岳阳楼区已实现养老、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,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升,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,同时,在脱贫攻坚上实现989户2115贫困人口的稳步脱贫;在棚户区改造的带动下,已有10570余户居民实现梦寐以求的“安居梦”。

暖心利民 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

初冬,行走在岳阳楼区各个美丽的乡、街道,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,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,让人感到舒服、自在。街巷整洁,环境优美;网格服务,细致入微;身边好人,弘扬新风。看得到的创建成果历历在目,说不完的文明故事口口相传。

2013年5月,岳阳楼区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,全城动员,铿锵前行;2015年2月,岳阳市荣膺“全国文明城市”殊荣,作为中心城区的岳阳楼区人民时刻将文明践行,丝毫不松懈;2016年8月16日至17日,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检查组对岳阳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复查,岳阳楼区全区上下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与合力再次迸发,每一个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对“守文”的支持和参与。大街小巷,网格员忙着查漏补缺、宣传发动;社区里,志愿者们清理卫生死角,弘扬文明新风……每个区域都是主战场,每个部门都是主力军,每个居民都是主人翁,“守文”氛围愈演愈浓,楼区也因此顺利通过复查迎检,并连续两次在全市公共文明指数模拟测评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。

在创建上,上下齐心;在成果上,全城共享。近年来,岳阳楼区本着“创建为民、创建育民、创建惠民”的原则,着力打造城市“10分钟文化活动圈”,街道(乡)综合文化站、社区(村)文化活动室、社区(农家)书屋实现全覆盖,并新建小广场小游园105处、健身路径141条,发展群众文艺团体219个,创造了“社区文化艺术节”等文化品牌。与此同时,洞庭街道、洛王街道综合文化站,杨树塘社区、大桥湖社区、枫树新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都进行了标准化改造,文化活动室真正成为大家想去、要去、能去的好地方。

“饭后出来散散步,运动一下,身体都比以前硬朗了”,东升社区的彭爹爹笑眯眯地告诉笔者,以前社区里没有健身器材,想去运动都没有地方,现在好了,一出家门就有各种器材,锻炼起来好方便。据了解,去年,岳阳楼区将省体育局配发的10+1和9+1健身器材全部发放到各社区,并新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50处、社区健身小广场19处,全区、街道(乡)、社区(村)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实现纵横覆盖,城镇居民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已达到全面小康一类县(区)建设标准。

回顾四年,风雨砥砺,岁月如歌;展望未来,蓝图绘就,使命在肩。当下,站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起点上,岳阳楼区人民携手并进、全力共为,在建设“转型发展、创新创业的核心引领区”的征程上寻求突破,奋力谱写新篇章,全区社会事业之花也必将绚丽绽放。